雅昌摄影网专访:当代艺术家王宁德
雅昌摄影网专访:当代艺术家王宁德
2014.11

编者按: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开幕在即,在连州摄影节的参展作品中,不仅有高质量的摄影作品,特别值得期待的是,著名当代艺术家王宁德的装置作品《要有光》系列中的《呼吸》也将在连州亮相,王宁德由摄影到装置在语言上经历了很大的改变,下面是雅昌摄影网对王宁德的专访。

  

王宁德近照


雅昌摄影网:您的《要有光》系列作品今年曾经在798大规模的展出过,并且已经具有很大的影响力,那么现在在摄影节这个平台上,有何不同?意义何在?

王宁德:你说的对,这次参展的作品《呼吸》是今年个展“要有光”其中的一件作品。这个个展中多是以装置的方式呈现的。但是里面仍然包含有对摄影的思考。比如“瞬间”和“永恒”的问题,比如“时间”和“空间”的关系,比如对“光”的思考。这些从摄影中抽离出来的问题,一旦离开母体,即显得抽象。但是当把它再放到摄影的语境里时,对摄影本体语言的思考就会显现出来。《呼吸》这件作品之所以成立,其实是有两个要素,其一是个展中本来在那个地方准备了其他的作品,但是因为中间有一个柱子无法移动,为展览所准备的几件作品都放不进去,或者放进去也不舒服,有几天的时间我在都想,该怎么解决,反复的考虑之后,我决定把原来的柱子放大——一个问题既然解决不掉,那为什么还要去回避它?放大之后的效果很好。这样做的结果就是,我坦然的面对了问题,而问题本身却变成了一个有利的东西,成了一件作品,所以这个作品内涵里就有了“顺势而为”的涵义。另一个层面当然就是在这个柱子里面装上了缓慢灯光,让这个变化的光线本身成为作品的一个形式。在连州的展览当然不会复制那个柱子,我可能还是要看现场的需要,“顺势而为”。


说明:《呼吸》 是一件观众可以进入的作品,在相对封闭的空间里,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光源,它们以深度呼吸的节奏让空间在明暗之间缓慢的循环。


雅昌摄影网:这次连州摄影节如何联系您并确定您拿其中的这件作品,你认为在这样的一个空间内是否会对作品的质量打折?能讲讲您和费老师中间的沟通细节吗?

王宁德:我觉得他们在选择这个作品的时候,可能想的还是它和整个展览的关系,它和展览主题的关系。优秀的作品有很多,但是我觉得一年一届的展览,应该不是把所有的好作品都展示出来,对策展人来说,展览就是他们的作品,这个展览里面所有的组成部分,可能对他们想说明的问题有所回应。这个作品本身就包含了一种自然而然的态度,对于这样的作品来讲,它是可以变化的,由此也可以在变化中产生不同的感觉。我们接受了这个,就意味着这个变化只是不同,是生长的,而不是变得好或者坏了,唯一肯定的是,这个时空的转换,会让作品有更丰富的层次。费大为老师是那种喜欢“深入到展览内部”的策展人,很多细节我们都仔细的商讨过,我想更多的工作是他在考虑拿这个作品时,立体的考虑了这个作品出现在摄影节的必要性和合理性,当然作为艺术家,也要考虑整个展览结构和自己作品的关系。


雅昌摄影网:听说您之前在羊城晚报做了很多年的摄影记者,那么由一位摄影师到一位以摄影为媒介的艺术家,再到您最近主要做的一些装置和video,这样的转变有何本质上的不同?有哪些事件成为了这些转变的关键点?

王宁德:我想记者和艺术家有一个很大的不同,那就是一个好的记者一定要尽量客观,他要告诉大家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,而不是他自己。而一个艺术家则非常主观,他告诉别人的是自己想怎么想的,怎么看待问题的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表达。既然是表达,我就要选择最合适的语言,自己最喜欢的语言,有的时候声音很大,有的时候很沉默,有的时候还带有手势,这都是为了表达的需要,为了给想说的话一个合适的形式。说道关键点,我觉得没有什么事件是关键点,转折和变化都是因为思考,当你有一个新的问题要呈现,而原来的形式又不适合,当然就会改变语言。


雅昌摄影网:此次连州摄影节有很多年轻摄影师参加,您对年轻摄影师或者艺术家有何建议?

王宁德:说实话,我觉得自己本身就是年轻艺术家,也正在往前走,但是有的时候走的多快可能没有那么重要,学会停下来,也是一种进步。


雅昌摄影网:作为艺术家您对连州摄影节的定位是怎样的?它还有哪些实际的问题有待改进?
王宁德:连州摄影节毫无疑问是当下中国最专业的、最有影响的摄影节。我希望广州到连州的高速路能尽快修好,每年摄影节期间,这都是困扰艺术家和观众的一个大问题。

+
+
+
+
  • 博客
  •  | 
  • BIAP
  •  | 
  • Facebook
  •  | 
  • Twitter
  •  | 
  • 微博
  •  | 
  • 微信
  •  | 
  • 豆瓣
  • 注册
  •  | 
  • 登录
  • © 北京站台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- 京ICP备12019741号-2